FB動態消息

Comments Box SVG iconsUsed for the like, share, comment, and reaction icons
1 月 前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從科學家的事蹟看電的歷史—3、夏爾·庫侖
夏爾·庫侖(1736.6.14.~1806.8.23.)是法國著名軍事工程學專家和物理學家,庫侖最為知名的是他總結和研究了電荷之間的交互作用,從而得出了庫侖定律,定量1庫侖Q = 6.242x1010個電荷e-。
1760年:庫侖到巴黎參加了皇家工程學院的考試,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1761年:25歲的庫侖從大學畢業了,他進入法國軍隊成為了一名中尉工程師,從這時候開始的20年時間裡,庫侖跟隨法軍到各處駐防。期間,他參與設計各種類型的工事、掩體,為了建造這些設施,學習了結構力學、土壤學等等物理、化學知識,對上述學科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764年2月:庫侖又被派到了位於加勒比的馬提尼克島駐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土人情、氣候特點、地質結構為庫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西印度群島的駐防中,庫侖的任務是建設一座城堡,由於環境複雜,設計複雜,工程建造持續了8年,1772年這項工程才完工。
1773年:由於航海中需要指南針,庫侖研究磁鐵的吸與斥,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測出之間的作用力和磁核的大小以及距離平方成反比。提出庫侖定律。
1779年:庫侖再次移防,這次服役的地點是羅什福爾,這次的任務是與蒙特朗貝爾侯爵合作,建設一座完全由木頭做成的堡壘。
1789年:法國爆發了革命,在法國大革命中,庫侖辭去了官職,前往布洛瓦這個小城鎮去休養。
1802年:由於他的巨大功績,庫侖成為了國家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被任命為教育部總督學。
1889年:在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所建的艾菲爾鐵塔上刻有72名為人類文明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學者,庫侖就在其一。
1908年:庫侖的名字被用於命名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從科學家的事蹟看電的歷史—3、夏爾·庫侖
夏爾·庫侖(1736.6.14.~1806.8.23.)是法國著名軍事工程學專家和物理學家,庫侖最為知名的是他總結和研究了電荷之間的交互作用,從而得出了庫侖定律,定量1庫侖Q = 6.242x1010個電荷e-。
1760年:庫侖到巴黎參加了皇家工程學院的考試,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1761年:25歲的庫侖從大學畢業了,他進入法國軍隊成為了一名中尉工程師,從這時候開始的20年時間裡,庫侖跟隨法軍到各處駐防。期間,他參與設計各種類型的工事、掩體,為了建造這些設施,學習了結構力學、土壤學等等物理、化學知識,對上述學科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764年2月:庫侖又被派到了位於加勒比的馬提尼克島駐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土人情、氣候特點、地質結構為庫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西印度群島的駐防中,庫侖的任務是建設一座城堡,由於環境複雜,設計複雜,工程建造持續了8年,1772年這項工程才完工。
1773年:由於航海中需要指南針,庫侖研究磁鐵的吸與斥,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測出之間的作用力和磁核的大小以及距離平方成反比。提出庫侖定律。
1779年:庫侖再次移防,這次服役的地點是羅什福爾,這次的任務是與蒙特朗貝爾侯爵合作,建設一座完全由木頭做成的堡壘。
1789年:法國爆發了革命,在法國大革命中,庫侖辭去了官職,前往布洛瓦這個小城鎮去休養。
1802年:由於他的巨大功績,庫侖成為了國家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被任命為教育部總督學。
1889年:在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所建的艾菲爾鐵塔上刻有72名為人類文明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學者,庫侖就在其一。
1908年:庫侖的名字被用於命名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

主題:從科學家的事蹟看電的歷史—2、詹姆斯·瓦特
詹姆斯·瓦特(1736.1.19.~1819.8.25.)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是蘇格蘭著名的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他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蒸汽機車加快了19世紀的運輸速度:蒸汽機→蒸汽輪機→發電機,蒸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力發展鋪平了道路。奠定了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是工業革命時的重要人物。他發展出馬力的概念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功率的國際標準單位——瓦特。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提供給瓦特一個機會,讓他在大學裏開設了一間小修理店。
1763年:得知格拉斯哥大學有一台紐科門蒸汽機,但是正在倫敦修理,瓦特請求學校取回了這台蒸汽機並親自進行了修理。
1765年:取得關鍵性的進展,他想到將冷凝器與氣缸分離開來,並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個可以運轉的模型。終于在1769年製出了第一台樣機。
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機製造成功並套用于實際生產。
1794年:瓦特與波爾頓合夥組建專門製造蒸汽機的公司。在波爾頓的成功經營下,到1824年就生產了1165台蒸汽機,賺到了不少錢。瓦特在原有的紐科門蒸汽機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這之後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被接受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814年:成為法國科學院8名外籍會員之一。
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第11次會議採用瓦特為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從科學家的事蹟看電的歷史—2、詹姆斯·瓦特
詹姆斯·瓦特(1736.1.19.~1819.8.25.)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是蘇格蘭著名的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他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蒸汽機車加快了19世紀的運輸速度:蒸汽機→蒸汽輪機→發電機,蒸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力發展鋪平了道路。奠定了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是工業革命時的重要人物。他發展出馬力的概念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功率的國際標準單位——瓦特。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提供給瓦特一個機會,讓他在大學裏開設了一間小修理店。
1763年:得知格拉斯哥大學有一台紐科門蒸汽機,但是正在倫敦修理,瓦特請求學校取回了這台蒸汽機並親自進行了修理。
1765年:取得關鍵性的進展,他想到將冷凝器與氣缸分離開來,並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個可以運轉的模型。終于在1769年製出了第一台樣機。
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機製造成功並套用于實際生產。
1794年:瓦特與波爾頓合夥組建專門製造蒸汽機的公司。在波爾頓的成功經營下,到1824年就生產了1165台蒸汽機,賺到了不少錢。瓦特在原有的紐科門蒸汽機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這之後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被接受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814年:成為法國科學院8名外籍會員之一。
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第11次會議採用瓦特為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

主題:從科學家的事蹟看電的歷史—1、班傑明·富蘭克林7
班傑明·富蘭克林 (1706.1.17.~1790.4.17..) 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國父、開國元勛之一。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富蘭克林能夠演奏小提琴、豎琴和吉他。他也譜曲,如古典樂弦樂四重奏。
1721年:富蘭克林15歲時,大哥詹姆士創立《新英格蘭報》,是殖民地第一份完全獨立的報紙。1722年哥哥因文章觸犯州長被關押三周,富蘭克林接管報社,以杜古德夫人之名稱刊登專文倡導言論自由。
1727年:21歲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創立了共讀社(Junto),組織一群「志同道合的工匠商販在改良社區時自我提升。」共讀社討論時事,並在費城催生出許多其它組織。
1728年:富蘭克林與休·梅雷迪思一起建立印刷店;來年他開始出版報紙《賓夕法尼亞報》。報紙通過印刷文章和觀察給予富蘭克林激發當地改革和倡議的平臺。
1731年:富蘭克林進入當地共濟會,在1734年成為大師,反應他在賓州地位快速上升。同年,他編輯出版共濟會在美第一本書,翻版詹姆士·安德森的《共濟會憲章》。
1732年:富蘭克林雇傭美國首位圖書館員路易斯·蒂莫西。圖書館公司現為一家大型學術研究圖書館。
1732年:發表研究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于所有物體中。
1733年:玩起西洋棋,使得他成為殖民地第一位知名棋手。
1733年:富蘭克林開始以筆名理查·桑德斯(Richard Saunders)出版著名的《窮理查年鑒》(內容包括原創和引用),深受大眾歡迎。
1751年:富蘭克林協助創辦費城學院,擔任首位校長,學院後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同年,班傑明·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州成立了一家醫院。這醫院日後成為全美國的首家醫院。
1752年:風箏實驗中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捕捉天電"證明了電的自然存在,發明避雷針。
1753年:成為殖民地郵政代理總長,建立首個全國通訊系統。在革命期間,他成為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1767年後:他參與《賓夕法尼亞紀事》報,該報主張革命,批評英國政策。
1770年:富蘭克林的灣流圖在英國出版遇冷。之後,灣流圖於1778年在法國、1786年在美國出版。
1775年3月:於費城,他被選為英國北美殖民地大陸會議的成員,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
1785至1788年: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州長。
1787年:退休的富蘭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國憲法的會議,成為唯一同時簽署美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國先賢。這三份文件分別是:《獨立宣言》,《1783年巴黎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國憲法》。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從科學家的事蹟看電的歷史—1、班傑明·富蘭克林7
班傑明·富蘭克林 (1706.1.17.~1790.4.17..) 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國父、開國元勛之一。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富蘭克林能夠演奏小提琴、豎琴和吉他。他也譜曲,如古典樂弦樂四重奏。
1721年:富蘭克林15歲時,大哥詹姆士創立《新英格蘭報》,是殖民地第一份完全獨立的報紙。1722年哥哥因文章觸犯州長被關押三周,富蘭克林接管報社,以杜古德夫人之名稱刊登專文倡導言論自由。
1727年:21歲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創立了共讀社(Junto),組織一群「志同道合的工匠商販在改良社區時自我提升。」共讀社討論時事,並在費城催生出許多其它組織。
1728年:富蘭克林與休·梅雷迪思一起建立印刷店;來年他開始出版報紙《賓夕法尼亞報》。報紙通過印刷文章和觀察給予富蘭克林激發當地改革和倡議的平臺。
1731年:富蘭克林進入當地共濟會,在1734年成為大師,反應他在賓州地位快速上升。同年,他編輯出版共濟會在美第一本書,翻版詹姆士·安德森的《共濟會憲章》。
1732年:富蘭克林雇傭美國首位圖書館員路易斯·蒂莫西。圖書館公司現為一家大型學術研究圖書館。
1732年:發表研究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于所有物體中。
1733年:玩起西洋棋,使得他成為殖民地第一位知名棋手。
1733年:富蘭克林開始以筆名理查·桑德斯(Richard Saunders)出版著名的《窮理查年鑒》(內容包括原創和引用),深受大眾歡迎。
1751年:富蘭克林協助創辦費城學院,擔任首位校長,學院後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同年,班傑明·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州成立了一家醫院。這醫院日後成為全美國的首家醫院。
1752年:風箏實驗中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捕捉天電證明了電的自然存在,發明避雷針。
1753年:成為殖民地郵政代理總長,建立首個全國通訊系統。在革命期間,他成為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1767年後:他參與《賓夕法尼亞紀事》報,該報主張革命,批評英國政策。
1770年:富蘭克林的灣流圖在英國出版遇冷。之後,灣流圖於1778年在法國、1786年在美國出版。
1775年3月:於費城,他被選為英國北美殖民地大陸會議的成員,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
1785至1788年: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州長。
1787年:退休的富蘭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國憲法的會議,成為唯一同時簽署美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國先賢。這三份文件分別是:《獨立宣言》,《1783年巴黎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國憲法》。

主題:電的探索與研究(三) 運用(1866年~迄今)
19世紀時西方開始利用電作種種運用:
西元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自激式直流發電機。
西元1878年~1880年:愛迪生與助手一起研製電燈泡,最終找到了可以點亮一千多小時的燈絲材料。
西元1881年:愛迪生在巴黎世博會上展出一台重二十七噸、可供一千二百台電燈照明的發電設備,從此名揚世界。
西元1882年:愛迪生在紐約金融街創辦了自己的直流電力公司,使用110伏特直流電,供應曼哈頓地區59個家庭。但不久之後,愛迪生發現使用直流電的缺陷,亦即在電力傳輸過程中,隨著距離越遠,損失的電力就越高,因此直流電的使用者最好離發電廠距離不要超過1英哩。
西元1884年:西屋投入電力事業,剛開始他也是使用直流電系統,即便有次因緣際會接觸到交流電,西屋仍認為沒有辦法解決他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則文章提到,可使用變壓器將發電機所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之後再傳輸電力,在這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電力耗損,等電力傳輸到家庭之後再利用變壓器將其轉換成直流電以供電燈使用。
西元1893年:在特斯拉的協助下,西屋在成功的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點亮使用交流電系統的10萬盞燈泡,確立交流電取代直流電,成為現代電力主流。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電的探索與研究(三) 運用(1866年~迄今)
19世紀時西方開始利用電作種種運用:
西元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自激式直流發電機。
西元1878年~1880年:愛迪生與助手一起研製電燈泡,最終找到了可以點亮一千多小時的燈絲材料。
西元1881年:愛迪生在巴黎世博會上展出一台重二十七噸、可供一千二百台電燈照明的發電設備,從此名揚世界。
西元1882年:愛迪生在紐約金融街創辦了自己的直流電力公司,使用110伏特直流電,供應曼哈頓地區59個家庭。但不久之後,愛迪生發現使用直流電的缺陷,亦即在電力傳輸過程中,隨著距離越遠,損失的電力就越高,因此直流電的使用者最好離發電廠距離不要超過1英哩。
西元1884年:西屋投入電力事業,剛開始他也是使用直流電系統,即便有次因緣際會接觸到交流電,西屋仍認為沒有辦法解決他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則文章提到,可使用變壓器將發電機所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之後再傳輸電力,在這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電力耗損,等電力傳輸到家庭之後再利用變壓器將其轉換成直流電以供電燈使用。
西元1893年:在特斯拉的協助下,西屋在成功的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點亮使用交流電系統的10萬盞燈泡,確立交流電取代直流電,成為現代電力主流。

主題:電的探索與研究(二) 電場與磁場(1799年~1866年)
18~19世紀時西方開始研發電的種種特性:
西元1799年:義大利科學家伏特以含食鹽水的濕抹布,夾在銀和鋅的圓形板中間,堆積成圓柱狀產生電力,讓銅線產生微弱的光線,成為現代白熾燈(incandescent lighting)的起源。並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電池-伏特電池。1800年春季,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于伏打電池的論文。
1819年: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
西元1821年:英國人法拉第從奧斯特研究中得到啓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構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西元1831年:法拉第製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2024.04.09.Simon Wang)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電的探索與研究(二) 電場與磁場(1799年~1866年)
18~19世紀時西方開始研發電的種種特性:
西元1799年:義大利科學家伏特以含食鹽水的濕抹布,夾在銀和鋅的圓形板中間,堆積成圓柱狀產生電力,讓銅線產生微弱的光線,成為現代白熾燈(incandescent lighting)的起源。並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電池-伏特電池。1800年春季,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于伏打電池的論文。
1819年: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
西元1821年:英國人法拉第從奧斯特研究中得到啓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構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西元1831年:法拉第製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2024.04.09.Simon Wang)

🌟 免費線上研討會|讓您的企業省電、增效的絕佳機會! 🌟

⚡ 老闆們,辛苦了!您是否正被看不見的高電費吞噬利潤?
每月電費驚人、設備維護成本高、能耗問題找不到根源?這些隱形殺手正在悄悄影響企業的成長!

🔥 45分鐘帶您了解:
🔍 如何識別隱形電費殺手
💡 降諧波技術如何助您有效節電
📈 實戰案例分享,讓您借鑒成功經驗

立即報名,獲得專屬免費節電規劃,助您一年省下高額電費!
👉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5RQ5y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電的探索與研究(一) 探索(1732年~1799年)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
西元1732年:距今292年前,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于所有物體中。
西元1752年:富蘭克林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水濕透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捕捉天電"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西元1780年: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于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線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回路只是一個放電回路。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電的探索與研究(一) 探索(1732年~1799年)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
西元1732年:距今292年前,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于所有物體中。
西元1752年:富蘭克林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水濕透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捕捉天電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西元1780年: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于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線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回路只是一個放電回路。

主題:"電" 來自大自然的能量(二) 電的發現
電是一種大自然的能量,自古就存在,人類只不過是發現而已,並不是發明。人類最早有關電的記載是電魚,電魚已在地球上生存數百萬年了。它們的遺骸在志留紀和泥盆紀的古老地層中就曾有發現。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作家和自然科學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地方提到過電魚具有神秘莫測和不可理解的力量。古羅馬醫生曾將電魚養在大魚池裏。他們想利用電魚來醫治各種疾病,讓病人去接觸電魚,受電流刺激來減輕病痛。
各種電魚的放電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非洲電鰩產生的電壓高達20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等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説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19世紀初,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 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遠古相關文獻記錄:
西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electric fish)會發出電擊,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
西元前600年: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Thales, 640-546B.C.)做了一系列關于靜電的觀察,他認為摩擦使琥珀變得磁性化。
西元前550年: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醫學者,又有關于發電魚的記載。(2024.04.07.Simon Wang)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電 來自大自然的能量(二) 電的發現
電是一種大自然的能量,自古就存在,人類只不過是發現而已,並不是發明。人類最早有關電的記載是電魚,電魚已在地球上生存數百萬年了。它們的遺骸在志留紀和泥盆紀的古老地層中就曾有發現。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作家和自然科學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地方提到過電魚具有神秘莫測和不可理解的力量。古羅馬醫生曾將電魚養在大魚池裏。他們想利用電魚來醫治各種疾病,讓病人去接觸電魚,受電流刺激來減輕病痛。
各種電魚的放電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非洲電鰩產生的電壓高達20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等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説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19世紀初,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 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遠古相關文獻記錄:
西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electric fish)會發出電擊,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
西元前600年: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Thales, 640-546B.C.)做了一系列關于靜電的觀察,他認為摩擦使琥珀變得磁性化。
西元前550年: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醫學者,又有關于發電魚的記載。(2024.04.07.Simon Wang)

主題:"電"來自大自然的能量(—) 現今人類生活所依賴
電是一種大自然的能量,自古就存在,人類只不過是發現而已,並不是發明。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是自然界只存在有交流電,所以,從外界獲取或者發射到外界也只能使用交流電來做傳輸;直流電是人們為了確保電器設備的使用能夠長時間的正常運轉,或者是說為了使設備輸出訊息擁有足夠的清晰度而量化出來的,因此,大部分負載設備的發明主要都以直流電來做為運轉的能量。
我們要感謝大自然,感謝上帝創造天、地、陽光、空氣、水……等等自然的恩賜,有陽光能經太陽能發電,有空氣可利用風力來發電、天然氣可燃燒,有水可經由水力電廠產出電能,各種燃煤、燃油、燃氣等熱能更是生產電的重要能源。人們為了生活更便利、各種工業生產更有效率,因應永遠無法滿足的生活需求,各項創新電器設備、機種不斷推陳出新,地球上的可發電量永遠追不上時代趨勢飛快演進的用電需求,而電力必須不斷增量的耗用需求,正是大自然煤礦、石油、天然氣……等等地球能源愈來愈短缺,甚造成地球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氣溫上升、海平面上漲、極端氣候的災情頻傳,逐步走向浩劫的主要成因。(2024.03.26.Simon Wang)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

主題:電來自大自然的能量(—) 現今人類生活所依賴
電是一種大自然的能量,自古就存在,人類只不過是發現而已,並不是發明。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是自然界只存在有交流電,所以,從外界獲取或者發射到外界也只能使用交流電來做傳輸;直流電是人們為了確保電器設備的使用能夠長時間的正常運轉,或者是說為了使設備輸出訊息擁有足夠的清晰度而量化出來的,因此,大部分負載設備的發明主要都以直流電來做為運轉的能量。
我們要感謝大自然,感謝上帝創造天、地、陽光、空氣、水……等等自然的恩賜,有陽光能經太陽能發電,有空氣可利用風力來發電、天然氣可燃燒,有水可經由水力電廠產出電能,各種燃煤、燃油、燃氣等熱能更是生產電的重要能源。人們為了生活更便利、各種工業生產更有效率,因應永遠無法滿足的生活需求,各項創新電器設備、機種不斷推陳出新,地球上的可發電量永遠追不上時代趨勢飛快演進的用電需求,而電力必須不斷增量的耗用需求,正是大自然煤礦、石油、天然氣……等等地球能源愈來愈短缺,甚造成地球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氣溫上升、海平面上漲、極端氣候的災情頻傳,逐步走向浩劫的主要成因。(2024.03.26.Simon Wang)
7 月 前

... 觀看更多觀看更少